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聚焦浅谈:国产大豆怎样“重新上路”

浅谈:国产大豆怎样“重新上路”


发布时间:2014-3-6

     2月10日,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将大豆列为重点发展产品,要求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,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……
    如今,我国大豆产业在进口渠道、加工制造等环节皆失去了话语权,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%;国产大豆产量、出油率等关键指标不及进口大豆。在如此环境下,国内大豆产业如何实现振兴依然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。
进口将长期存在
   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、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013年3月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中国大豆年产1300万吨,但总需求超过7000万吨,大豆必须进口。
    进口大豆相当于进口土地,这是不少农业专家的共识。中国耕地面积18亿亩,目前只能保证粮食安全。有专家计算,如果把我国现在需要消耗的油脂、饲料折算成大豆在国内种植的话,大约需要7.4亿亩耕地,这在国内耕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实现。
    依照国际趋势,我国人均油脂、肉蛋等消费必然增加,这些增加部分依靠国内土地耕种已不可能,大豆的进口将长期存在。
育种是关键
    “国产大豆竞争力不及进口大豆,品种差是第一因素。”季卫国谈及我国大豆产业的没落,目标直指育种。季卫国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公司的总裁助理,金色农华是上市公司大北农育种的重要机构。
    在季卫国看来,国产大豆失利的根源是种子。大北农是我国极个别从事大豆育种研究的企业,大多数企业之所以放弃大豆种子市场,首要原因是市场太小。去年,我国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6340万吨,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,目前仅有3000多万亩。这相对于动辄过亿亩的其他大田作物来讲,潜在收益不足。加之大豆在我国不属于粮食作物,相应的种粮补贴、优惠政策较少,连片种植的基地较少,地方政府推广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。
     推广大豆良种还有一个障碍,那就是农民的耕种习惯。季卫国介绍,目前国产大豆都是农民自留的常规品种,而这种种子没有版权。如果企业希望进入这一领域,将面临改变农民种植习惯的问题,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,谁也说不清。
在种子研发上,由于我国执行比较谨慎的“转基因”政策,大豆推出生物新品种的可能性一再降低。目前,我国可以进口转基因大豆,但却不能够种植转基因大豆,这种“许吃不许种”的现状加剧了我国大豆种业的发展滞后。
振兴大豆产业需要“组合拳”
    “国产大豆的出路在于高端需求。”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认为,与其跟进口大豆比产量,不如比“出生”、比高端。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并无定论,但作为普通消费者,更愿意为非转基因食品掏高价。在美国,普通大豆比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30%-50%。“如果高端市场能够使用国产大豆的话,国产大豆还不够用,现在国内加工大豆已经高达900多万吨,出口大豆也有几百万吨,加起来1200多万吨,而产量只有1200多万吨,马上就要变成短缺的状态。”
    刘登高认为,振兴大豆产业需要“组合拳”。首先必须保证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,要在全国建立10万亩以上播种面积的大豆生产基地县。其次,在保护方面要借鉴粮食作物的政策,给予适当补贴,调动地方政府和豆农的积极性。同时,对于短期内的大量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的实质伤害,要充分利用WTO原则,适时启动反倾销调查。
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半 该如何挽回大豆高产-中后期最重要大豆种植介绍及滴灌栽培技术

分享到: